[方案]驿宁人造大陆工程和地下空间网络系统基本计划

图示概要:

等高线高度梯度200米。深蓝色部分(最低处)距地心约9600米。
当前状态已剥离了松软岩层,大部分可见岩层基本符合建筑需求。
北极高地及部分撞击坑环型山仍保覆盖有强度差强人意的岩层。考虑到这些地区可能被改造为风景区,可能需要保留原始地质地貌,且少有大型建筑需求,因此这些岩层暂予保留。

主要基本计划:
图示为驿宁改造后的地貌图
1.以浅白色区域(距地心约9900米)以上40米-100米为改造后的海平面。因此改造后驿宁海平面高度半径将在10000米左右。为确保安全,造水用冰流星将尽可能溅落至数个较深的撞击坑及其附近区域。介时将改变这些撞击坑的形状,并使部分相距较近撞击坑连为一体型成海沟。
2.在中央海、北部海、平缓撞击坑及部分其它区域,强化原始岩层并在此之上建设略高于海平面的人造大陆,即绿色所示区域。
3.人造大陆将主要由大型框架支持结构构成。建成后,将作为驿宁的'''地下空间网络系统'''。
4.在人造大陆及其它陆上区域,按不同规划覆盖人造地表,并建立河流、山地等人造地貌基础。

人造地表深约10-15米。

其中植被覆盖区人造覆土层高1-5m

地下水系统、浅层管网预置及过渡层高约1m(以上统称表层)

混凝土(拟)基层高约1-10米。

高分子复合材料阻隔层深约0.25m。

建筑预留区部分土层留空、替换为砂砾或其它易取换填充材料,替换基本层为易取换填充材料或封闭罩,并预留建筑-(地下空间)支柱连接接头露头。

人工山地堆积区在基本层与表层间增加堆积层。

天然保留山地及其它地质保留区区直接保留原始岩层,并在此之上敷设表层。视情况增加表面和内部加固。

河道、湿地区取消覆土层,在河道或湿地底层下方直接设置地下水系统、浅层管网预置及过渡层,及基层。

人造大陆的地下空间网络系统位于地下10米至70米左右深度,人造地表基层以下,人工强化原始岩层以上。

地下空间网络系统为连成一体的巨大地下空间,由支柱-梁架网络支撑其顶端。在支撑人造大陆的同时,作为驿宁的预置地下空间和预置建筑基础。地下空间网络系统可以认为是驿宁人造大陆下一个巨大的地下室兼建筑基础。先进的材料和结构将确保地下空间网络系统拥有足够的强度确保人造大陆及其上建筑的稳定。但是出于最后考量,部分重要区域的地下空间网络系统将暂时进行填埋封堵,以确保万无一失。

在建筑预留区,支柱直接穿过基层和阻隔层进行露头。建筑施工时直接与露头连接,以支柱做为建筑基础。

地下空间网络系统根据具体需要经过简单建设(指不用挖地)即可满足做为直接利用的地下空间(地下室)、人防设施,地下水利、交通、物流、管线网络,大型设施(发电站)、潮汐水库、燃料库等多种功能的需求,同时地下空间网络系统也将做为驿宁发展后备空间。

额外计划包括地下影子城市计划,即设计方案按照地下空间经有限改造建设,即可保证所有人口在地下长时间居住并维持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活动。

支持该方案继续细化!

登录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