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社群讨论,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暴力正面突破学说:先发制人,在远程单位的覆盖式饱和火力打击后,重装前线单位配合巨量无人机进行正面突破,并辅以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和战场控制资源,乃至使用破坏性环境改造等方式,抺平战术上的不利条件。强调资源和生产力优势。远程单位以过饱合、大范围杀伤,弥补精度与射程的不足;前线单位普遍重防护、重火力下放。
控制圈体系学说:以战场控制圈为基础,通过支援单位和远程单位,在控制圈内制造信息单向全面透明区和环境控制区,发现即摧毁、发射即拦截。前线单位做为锋芒,逐步扩张控制圈,引导远程单位精确摧毁敌人关键节点。强调情报和技术优势。远程单位射程长、精度高、打击迅速;前线单位具有低可探测性、高机动性与隐蔽性;并要求能充分利用情报信息优势,在控制圈内控制环境、清扫残敌、化解攻击的辅助单位。
系统渗透学说:在强大的去中心化协同体系下,将武装力量化整为零,溶入敌人战区,破坏前线后方体系。充分利用伪装、干扰、欺诈诱骗等方式,破坏敌人作战指挥体系、信息和物流网络,制造混乱,并在可行条件下,俘获和充分利用敌人资源。
基础应用学说:认为目前技术水平不足以在战略层面保障以上三种学说的实际执行,现实环境中应当仍以传统战术为基础,在适当范围内吸收三种学说特点,以灵活运用。
相对应用学说(策略派):认为以上三种学说不能单独采用,所谓三选一冲突论,更是无稽之谈。军事力量应当兼备执行三种学说思想的能力及对应装备,能够根据现实条件灵活组编运用。
相对应用学说(技术派):与策略派类似,但认为军事力量应发展具有高度通用性的装备体系,而三个非不同的装备体系,以适应三种学说需要,能够进行快速转换。
军事恐怖主义理论:充分应用心理战策略和国际法的擦边球,在可行的范围内,尽可能对敌方成员效忠其军事力量制造心理压力,并迫使其选择与之对抗,用较少的资源起到“以打促变”之效。
有限抵抗理论:认为部分落后国家在遭到侵略时,若采取尽可能造成敌人伤亡的积及抵抗策略,不仅不能动摇其侵略战争意志,在侵略国的舆论策略下,反而还将助长其激进思想,导致遭受更具破坏性的战争手段,甚至还将在外交上处于被动地位。但另一方面,不抵抗策略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此类落后国家,应强调用利用有限抵抗,包括有策略的投降拖延时间,以期在外交上取得转机。
被动硬防护无用论:认为以装甲为代表的被动硬防护在应对过饱和火力打击并不经济,主张以主动防御、高机动性和隐蔽性提升单位生存能力。
星舰整体生存论和连续生存论:军用太空飞船防护设计的两个流派。前者主张保护功能完整性为前提的外防护,若外防护被完全突破,飞船功能完整性被破坏,则飞船也没有继续挽救的意义。而后者强调内防护,即在功能部分受损的情况下,仍能够发挥一定的战斗力,乃至争取修复机会。
星舰一次攻击论和持续攻击论:军用太空飞船战术与系统设计的两个流派。前者主张大规模太空战中,应该在双方距离较远、命中率较低的接近阶段(“海战模式阶段”)决出胜负,强调低艏向投影面,长有效射程、暴发输出高的艏向固定武器。后者主张决胜阶段应当是双方距离近、互相飞越频繁、母舰载艇已投入战斗的缠斗阶段(“星战模式阶段”),强调飞船高机动性,灵活和持续性强的移动武器,协调指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