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城市=塔什干
|政治中心=塔什干
|经济中心=阿拉木图、塔什干、阿什哈巴德、杜尚别
|创建年份=2063年
|官方语言=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土库曼语、塔吉克语、俄语
|官方文字=哈萨克文、乌兹别克文、吉尔吉斯文、土库曼文、塔吉克文、俄文(均兼用西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书写)
|公民称谓=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土库曼人、塔吉克人
|政治制度=邦联制
|法律体系=大陆法系
|国家元首=议长
|政府首脑=理事长
|立法机关=联盟议会、中亚议会
|司法机关=联盟法院
|主要政党=中亚之光、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公正党、共产主义人民党、生态维持运动
|现役军人数=约15万人
|人口数=约6759万(2210年)
|主要种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吉尔吉斯族、土库曼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
|主要宗教=无教派伊斯兰教、东正教极光派
|基尼系数=0.423
|人类发展指数=0.798
|货币单位=中亚泰因(CAT)
|道路通行方向=靠右
|殖民地数=0
}}
中亚联盟(Commonwealth of Central Asia)是一个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个原独立国家联合体(Содружество Независим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 /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成员建立的国家联合,其前身是在21世纪30年代成立的中亚国家油气开发联合体(Oil and Gas Development Complex of Central Asian States)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亚边境谈判协议(Central Asia Border Negotiation Agreements)。

里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很早就令各大能源公司垂涎三尺,伊朗战争的爆发更是令各国尤其是邻国中国开始寻求确保能源安全的方式。在中国、欧盟、俄罗斯和英国资本的共同“协助”下,2030年代初,中亚各国和俄罗斯、伊朗、阿塞拜疆一道在阿斯特拉罕签订了《里海油气联合开发条约》,又称《阿斯特拉罕条约》,预备成立专门的里海油气开发集团,并先行组建了中亚国家油气开发联合体,约定将继续召开会议商讨油气管道的建设以及资源分配问题。然而由于俄罗斯和阿塞拜疆先后卷入东欧战争和小亚细亚战争,伊朗爆发国内革命,《阿斯特拉罕条约》的大部分构想变得无法执行,只有中国方面的投资在中亚国家建立了一批生产设施和通向中国的能源通道。此后南亚和东南亚的乱局又使得中国更加重视来自中亚的资源,中方国营企业的资本开始大规模介入,而恢复元气的欧罗巴和英国则带着他们的老牌油气公司在这场竞争中不遑多让。

根据2053年原中亚五国代表签订的《奇姆肯特条约》和2060年的《安集延条约》作出 的安排,在2063年《撒马尔罕条约》正式生效后中亚国家油气开发联合体转变为中亚联盟。在这一过程中,各国让渡了绝大部分主权,建立了中亚共同市场,使用中亚中央银行发行的泰因作为通行的货币,并取消了相互之间的边界。

目前中亚联盟的运作方式是依照2100年签订的《苦盏条约》确定的内容,这一条约的构想是中亚联盟将逐渐联邦化,根据各个现有的里海油气管道分布,将整个中亚划分为若干联盟管辖的经济大区。然而因为油气资源相对可控核聚变等新能源的重要性减弱,这一改革进程的进展并没有按照预想的发展。中亚联盟的议会和理事会均设于杜尚别,目前中亚联盟仍然处于从邦联向联邦转变的过程中,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在行政、立法和司法上完全统一的国家,但因为22世纪以来周边局势缓和以及各强权资本并不希望中亚真正出现一个独立自主的联邦政府和他们谈判,这一进程也相对减缓了许多。

政治&外交:
根据《苦盏条约》的内容,中亚联盟的主要机构包括联盟理事会(负有行政职能)、联盟议会(成员国家高级官员组成的参议院)、中亚议会(联盟的众议院,属于直接民选机构)、联盟法院、中亚中央银行等。中亚联盟的组织结构类似于21世纪初期的欧洲联盟,但相对来说更为紧密和稳定,联盟理事会和议会通过的法律基本都能经成员国议会转化为国内法律,但是在地方的行政上成员国政府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中亚联盟总体和中国、欧罗巴、伊朗和秋明这几个邻国关系都较为良好,同时与斯拉夫有着特殊关系的纽带,各国的外交政策也受到联盟理事会的约束,基本保持步调一致。中亚联盟接纳了秋明和呼罗珊作为联盟的观察员国,22世纪80年代以来召集了多次会议讨论是否赋予呼罗珊正式成员国地位的问题,目前尚没有作出正式决定。

经济&社会:
中亚联盟各国的主要产业是第二产业和三产业,同时农业产值占有相当比例,主要的粮食产区集中于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西部的乌拉尔河流域及里海沿岸,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小麦、大麦、旱稻、土豆和玉米,经济作物有大豆、燕麦、棉花、甜菜、饲料和香料等,主要的产量限制因素是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关于咸海和东部山区的保护和开发一直是中亚各国的重要议题。中亚的自然资源种类丰富,主要为天然气、石油和煤炭能源矿藏以及各种有色金属和稀土。中亚各国的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比较高,同时政府主导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较大比重,工业部门主要包括冶金、化工、机械和纺织等部门,总体而言发展水平并不高,依赖于从中国大量进口。同时作为中国和欧罗巴链接的主要通道,陆上运输十分发达,依靠中国和欧罗巴投资建立了大量东西向的快速通道,与中国西部和欧罗巴俄罗斯加盟邦经贸联系紧密,在边境地区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贸易城市。

尽管中亚联盟的联邦化进程在22世纪以来就几乎处于进一退二的状态,但是随着经济大区改革的进行,各成员国省级省级政府职能基本被替代,在这场漫长的拉锯中各成员国公民对于本国的认同也逐渐被消磨,成员国内的政治成为了一个日常生活中不那么重要的侧面。中亚共同市场建立以来,各国经济曾在21世纪后半叶有过一段发展较快的时期,此后便长期处于缓慢增长的情况,人口总量在22世纪前期达到高峰,此后便出现了总人口逐渐减少的趋势。随着人口减少和经济疲软,许多不靠近中欧通道的中小城市逐渐废弃,这些地区地方财政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中亚的科技投入则是其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以哈萨克为代表的各国在科技投入方面的财政支出占比都接近或达到了六国集团的平均水平,在个别领域甚至不依靠翡翠科技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文化&教育
中亚联盟各国民众的传统信仰主要是伊斯兰教和东正教,但是世俗化程度较高,教会对人们生活的干预较少且基本受各国政府节制。伊斯兰教和东正教主要节日都得到庆祝,并被确立为公众假日,饮食上富有传统的草原特色,中亚联盟的文化委员会一直致力于保护和发展各成员国的独特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北方游牧民族和南部农耕民族结合的特色,开发了一批旅游项目,受到欧罗巴和中国游客的青睐。

中亚联盟各国的教育水平以哈萨克和乌兹别克最高,本科以上教育有一定规模,各国均采用青年评定标准作为通用的考核手段。学校教育中学生除去本民族语言的学习外,一般还要掌握汉语、俄语和英语这三种语言的一门,并开设了其他联盟内语言和世界主要语言的选修课程,按照教育委员会的规划,每个中亚联盟成员国的公民在18岁前都应该熟练掌握至少四门语言。

军事&殖民
根据2086年《布哈拉条约》的安排,中亚各国改组了各国原本的军队,建立了集体安全部队(Collective Security Force),由联盟理事会下设的安全委员会指挥和管理,人数约15万人,采用志愿兵役制度,军费由联盟议会批准支出,由成员国财政按决议案负担。集体安全部队包括地面部队、空天部队和战略部队三个部分,其中空天部队占比相对同等体量较高,军队的装备主要进口自欧罗巴、中国和斯拉夫,也有取得生产许可制造的和仿制部分,有一定自我研发能力,装备水平较高。

中亚国家都虽然没有建立独立的殖民地和太空城,但是在国际合作的开发项目上有相当投入,和中国、欧罗巴及斯拉夫在宇宙开发上签订有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协议,也是联合地球中为数不多的大力倡议对宇宙共同利用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