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
|政治中心=阿鲁沙
|经济中心=达累斯萨拉姆、内罗毕、蒙巴萨
|创建年份=2074年
|官方语言=斯瓦西里语、英语
|官方文字=斯瓦西里语(用阿拉伯字母和拉丁字母)、英文
|公民称谓=斯瓦西里人
|政治制度=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国
|法律体系=普通法系
|国家元首=总统
|政府首脑=总理
|立法机关=联邦议会(设参众两院)
|司法机关=斯瓦西里联邦最高法院
|主要政党=团结协作党、非洲民族联盟、自由民主论坛、东非共同体左翼联盟
|现役军人数=约100万人
|人口数=约3亿7000万(2210年)
|主要种族=约128个民族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基尼系数=0.656
|人类发展指数=0.623
|货币单位=斯瓦西里先令(SFS)
|道路通行方向=靠左
|殖民地数=0
}}
斯瓦西里联邦的前身是东非共同体(East African Community,EAC),东非共同体是一个由原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和卢旺达五个东非国家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自其1967年首次成立以来便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一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该组织曾在1977年和2037年两次遭到解散,随后又在中国、欧罗巴和英国的推动下为抵御伊盟对非洲海岸地区的影响于2070年重建,包含了原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三个主体,布隆迪和卢旺达则在此前被坦桑尼亚军队占领和吞并。

东非共同体重建以后,即立刻开始着手进行联邦化进程,集中力量巩固西部与刚果盆地接壤的边境地区,以拒止来自内陆的各色武装进行袭扰。为应对急剧恶化的安全形势,共同克服当前国内外困境,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三国领袖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下于2074年在基苏木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东非联邦”(East African Federation),并进行政府改组和议会选举,此后不久,东非联邦加入了和非洲之角联盟共同组成的非洲协作体。在20世纪90年代初,东非联邦通过公投将国名改为了斯瓦西里联邦。

政治&外交:
斯瓦西里联邦根据其2075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国制度,由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三个邦组成,联邦议会设有参议院和众议院,参议院由三个邦分别选出人数相等的议员组成,每届任期六年,不可连任;而众议员则由全国各选区按人口普选产生,每届任期四年,可以连任一次。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人数相等,都可向对方提出立法草案,如果得不到通过则召开联席会议表决。总统由民众普选产生,而总理则由联邦议会中的多数党推举候选人,在得到总统的同意后自行组建内阁。

斯瓦西里联邦是非洲协作体的一部分,由于国内遍布可可产区的缘故,受到中国资本强力影响,而与协作体另一成员非洲之角联盟则保持着不温不火的关系,尽管经常共同作出关于一体化的宣言,但几乎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或进展,甚至在民间关系上还有些互相厌恶。除了中国以外,斯瓦西里联邦与英国、斯拉夫、伊盟、兴都斯坦和巴基斯坦都有不同程度的经贸往来,因此在国际关系上也有着较为微妙的处境。斯瓦西里联邦目前对扩展与莫桑比克、基伍、加丹加和赞比亚等国的合作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希望能在该区域取得主导性地位,然而当地复杂的安全形势、不稳定的政府和极低的人民生活水平又使阿鲁沙常常望而却步。

经济&社会:
斯瓦西里联邦的主要产业基本是围绕可可的种植和贸易展开的,然而基本受中国资本控制的种植园向斯瓦西里政府缴纳的税金相比于其利润而言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不过得益于可可贸易,斯瓦西里联邦国内的经济在人类和安利柯帝国建立贸易以来已有了较高水平发展。斯瓦西里的其他产业以二三产业为主,农业产值也占有相当比例,然而在进行灌溉系统改造和良种推广之后,因为大量优质土地被占用的关系,还是会偶尔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需要从周边国家进口。国内的主要工业部门集中于轻工业和采掘及金属加工行业,能源则从伊盟建设的输电项目中进口,在海岸工业地区有几个由中国或斯拉夫建设和维护的聚变核电站。另外值得一提的则是内罗毕是整个非洲协作体以及邻近地区的金融中心,大量来自六国集团等主要经济体的资本在内罗毕证券交易所中转,内罗毕证券交易指数是一个可可指数重要的参照标志。斯瓦西里联邦在达达布附近建设有由基本由中国单独投资的太空电梯,主要用于可可贸易,同时对国内经济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斯瓦西里的贫富差距较大,而更大的问题则是政府对于西部地区的掌控能力极弱,西部班图语族群等非斯瓦西里语使用民族的诉求和处境长期遭到漠视,而来自内陆的难民也经常袭扰着斯瓦西里联邦的边境,政府则在位于其边境外的布卡武附近设有目前全球最大的难民营,截止2215年共收容了约200到250万的难民。斯瓦西里的中产以上阶级集中于东部大城市、维多利亚湖周围和沿海地区,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因为可可贸易获利的富裕阶层过着相当奢华的生活,同时他们也掌握着国内的政治权力。没有被可可贸易和国内产业吸收的劳动力大多选择前往海外就业,斯瓦西里联邦也是输出劳动力的主要南方国家之一。

文化&教育:
斯瓦西里联邦的文化融合了本地文化、西方文化、伊斯兰文化及印度文化等外来文化,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本地的重要节日都被庆祝并确定为公众假日,此外每年可可收获季节,在达累斯萨拉姆会举办目前全球历史最为悠久的可可主题狂欢节,是斯瓦西里联邦最为吸引游客的旅游项目。斯瓦西里联邦的官方语言是斯瓦西里语和英语,同时阿拉伯语和汉语在沿海地区也有较大影响力,部分商贸发达的城市有相当规模的华人、印欧人和阿拉伯人的聚居区,现代的英美、伊盟和东亚文化在斯瓦西里国内也很是流行。

斯瓦西里的小学教育完全免费,公立的中学和大学教育则由政府根据学生成绩发放大量奖学金作为补贴,此外也有大量私立学校平行存在,是目前非洲除伊盟和英属南非以外文盲率最低的国家。学校基础教育采取斯瓦西里语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在18岁前至少掌握一门除英语之外的外语,也采用青年能力评定标准作为主要考核项目。斯瓦西里的高等教育大多采用斯瓦西里语和英语双语教学,但教育质量一般,成果并不显著,本科以上教育的进步较为缓慢,仅在少数大城市的学院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很多斯瓦西里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希望能够得到国家资助的留学生项目,前往中国或英美等国学习,然而这些名额大多被权贵子弟所霸占,并没有起到改善教育资源分配的作用。

军事&殖民:
斯瓦西里联邦军(Swahili Federal Army)是斯瓦西里的正规军事力量,由陆军、空军、海军和天军四个部分组成,除去归属陆军单独设置的边境警卫队(Border guard),总数约有70万人,名义上都属于非洲协作体的和平与安全理事会指挥,是非洲维和部队的组成部分,然而实际上仍由斯瓦西里联邦总统直接指挥,主要的安全压力来自于西侧和南侧的非洲内陆军阀势力,时常也会进行境外打击活动。天军由中国和斯拉夫协助组建,规模极小,目前基本只有训练作用,也承担了部分天梯的警卫巡逻工作。另外有报道指出,斯瓦西里联邦的边境警卫队存在大规模虐待和伤害难民以及边境附近非斯瓦西里语民族的情况,根据美联《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边境警卫队“有计划地”将难民营里的难民和非斯瓦西里语民族的公民运至刚果盆地的丛林中然后抛弃,然而斯瓦西里联邦的外交部则对此作出了坚决否认并称其为美联不分青红皂白的污蔑和猎奇想象。

斯瓦西里联邦没有殖民地或者太空城,但是大量的劳工在火星、月球工业区、小行星带和边缘港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社区,也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除英属南非以外各国中格调较高的一类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