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览:中部非洲

【国名】古实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ush)。
【人口】约1867万(联合地球,2217年)。系多部族国家,有丁卡、努维尔、希鲁克、巴里等64个部族。居民大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约13%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约27%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阿拉伯语,其他语言包括阿姆哈拉语和科普特语。
【首都】瓦乌(Wau),人口约75万(古实中央统计局,2215年)。
【国家元首】奥瓦·邓·吉埃(Awow Deng Geay)。2193年9月成为古实总统,执政至今。
【地理】位于非洲东北部,北纬4-11度线之间,系内陆国。东邻非洲之角联盟,南接斯瓦西里联邦、刚果人民共和国,西邻乌班吉联邦共和国、洛贡共和国,北接伊斯兰世界联盟共和国。
【历史】2076年5月9日,根据原南苏丹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outh Sudan)冲突各方在非洲协作体监督下签订的《终止战争恢复和平协议》(RPA),古实共和国成立。  
【经济】古实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严重缺失,商品基本依靠进口,价格高昂。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铁、铜、锌、铬、钨、云母、金、银等,水利资源也很丰富。土地肥沃,适合大规模农林牧业发展。
【工业】由于多年战乱,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以轻工业和手工业为主,主要有纺织、化肥、采掘、冶金和农产品加工等。
【农牧业】可耕地面积约为3000万公顷。适合耕种的作物种类很多,特别是一些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主要作物有可可、葡萄、棉花、花生、高粱、小米、麦、阿拉伯胶、甘蔗、木薯、芒果、木瓜、香蕉、马铃薯、芝麻等。
【对外交往】古实政治和经济都主要依赖非洲协作体和中国的支持和援助。古实政府基本由亲非洲之角联盟人士把控,非洲之角联盟在古实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朱巴派驻有军队。古实与伊斯兰世界联盟共和国、洛贡共和国关系较为紧张。

【国名】洛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ogone, Dar El Kuti)。
【人口】约1092万(联合地球,2217年)。全国共有70多个民族,主要有巴雅、班达、班图、桑戈、萨拉、马萨、科托科、蒙当等。居民约6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约13%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桑戈语,通用法语、萨拉语。
【首都】恩代莱(Ndele),人口约80万(2213年)。
【国家元首】奥卜杜拉曼·德拉瓦·卡扎吉(Abdramane Delwa Kazagui)。2189年12月成为古实政府总理兼首席国务部长,执政至今。
【地理】位于非洲中部偏北,北纬7-11度线之间,系内陆国。东邻古实共和国,南接乌班吉联邦共和国,西邻西非联邦,北接伊斯兰世界联盟共和国。
【历史】2021年12月4日,控制原中非共和国北部、乍得共和国南部部分地区的穆斯林武装赛雷卡宣布成立洛贡共和国。2063年和乌班吉共和国签订《全面停火协议》,双方承认对方的主权。2083年在伊斯兰世界联盟共和国的介入下和西非联邦签订《终止冲突协约》,双方商定停火线以及勘界问题。2113年和乌班吉联邦共和国签署《永久和平协定》,双方再次承认对方主权。2157年洛贡共和国试图加入伊斯兰世界联盟共和国,再次引发地区冲突,并延续至今。
【经济】洛贡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80%以上的工业品靠进口。木材、石油、棉花、可可是经济四大支柱。因政局持续动荡,战乱不止,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经济形势不断恶化。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天然碱、石灰石、白陶土、石油、黄金、钻石和铁、铜、镍、锰、汞、钨、锡、铬、铀等。
【工业】加工工业十分落后。工业企业主要集中于首都恩代莱,以生产进口替代产品为主。主要工业有:炼油业、农牧产品加工、手工业、建筑业、水利电力和纺织、卷烟、面粉、饮料、制糖、农机制造等。矿产主要由伊盟、英联邦、美联等资源公司开发。
【农牧业】主要粮食作物有高粱、玉米和小米,还有少量稻米和小麦等,粮食大部分依赖进口。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与可可。
【对外交往】洛贡政治和经济都主要依赖伊斯兰世界联盟共和国和英联邦的支持和援助。洛贡政府基本由桑戈族穆斯林把控。洛贡与西非联邦、古实共和国、乌班吉沙立联邦共和国关系较为紧张。

【国名】乌班吉沙立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Ubangi-Shari)。
【人口】约1697万(联合地球,2217年)。全国共有50多个民族,主要有巴雅、班达、班图等,其中巴雅族人数最多,班达族分布最广。居民约55%的居民信奉基督教,约7%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法语、班图语,通用林加拉语、英语。
【首都】班吉(Bangui),人口约96万(2213年)。
【国家元首】利奥波德·朱贝·费祖雷(Leopold Djoubaye Feizoure)。2213年9月第二次当选乌班吉沙立联邦总统兼首席国务委员长,任期八年。
【地理】位于非洲中部乌班吉河和沙立河流域,系内陆国。东邻古实共和国,南接刚果人民共和国,西邻西非联邦、富拉民主共和国,北接洛贡共和国。
【历史】2042年8月7日,基督教反巴拉卡武装主导的中非政府过渡委员会宣布成立乌班吉共和国。2063年和洛贡共和国签订《全面停火协议》,双方承认对方的主权。2078年保罗·东德拉元帅(Paul Dondra)发动政变,乌班吉共和国爆发内战。2096年,在西非联邦介入下内战得以平息,恢复民主重建委员会宣布成立乌班吉沙立联邦共和国,并于次年加入联合地球。2113年和洛贡共和国签署《永久和平协定》,双方再次承认对方主权。2157年,与刚果人民共和国爆发边境冲突,持续至今。
【经济】乌班吉沙立联邦共和国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80%以上的工业品靠进口。木材、咖啡、棉花、可可是经济四大支柱。22世纪50年代初曾3次同世界银行达成协议,执行结构调整计划。因长年战乱,国内基础设施毁坏严重,无法正常开展生产经营,经济长期低迷。
【资源】主要矿产有石灰石、石油、黄金、钻石和铁、铜、镍、锰、铀等,国内森林面积广阔,出产热带名贵木材。
【工业】工业企业主要集中于首都班吉,工矿业水平落后。主要工业有:炼油业、食品加工、机械组装(自行车、摩托车等)、日用化工、电力、卷烟、啤酒、纺织、皮革等。矿产主要由欧罗巴、美联、魁北克、西非联邦等资源公司开发。陆路交通极不发达,内河航运对外贸有重要作用。
【农牧业】农业产值占比较高,主要种植棉花、可可、咖啡、葡萄、木薯、花生、玉米等作物。
【对外交往】乌班吉沙立政治和经济都主要依赖西非联邦和欧罗巴的支持和援助。乌班吉沙立政府基本由巴雅族和班达族把控,分别控制东部和西部。乌班吉沙立与洛贡共和国、刚果人民共和国、富拉民主共和国关系较为紧张。

【国名】富拉民主共和国(The Democratic Fulani Republic)。
【人口】约1497万(联合地球,2217年)。全国共有110多个民族,主要有富尔贝族(富拉族)、西北班图族、赤道班图族(包括芳族和贝蒂族)、俾格米族。居民约5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约6%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富拉尼语、法语,通用班图语。
【首都】雅温得(Yaounde),人口约286万(2215年)。
【国家元首】恩东戈·姆贝拉·米内特(Ndongo Mbella Minette)。2215年7月第六次当选总理,任期四年。
【地理】位于非洲中部,西濒几内亚湾,东北接乌班吉沙立联邦共和国,东邻刚果人民共和国,南接加蓬共和国,西邻西非联邦。
【历史】2042年5月21日,喀麦隆人民联盟和全国民族复兴阵线组成的全国民主发展联盟宣布成立喀麦隆联邦共和国。2073年阿拉明·奥巴姆·埃马纽埃尔少将(Alamine Obam Emmanuel)发动政变,喀麦隆爆发内战。2098年,在西非联邦介入下内战得以平息,全国复兴委员会宣布成立富拉联邦共和国,并于次年加入联合地球。2112年和加蓬共和国签订《解决边境冲突协定》(RBCA)。2135年,阿坦加纳·皮埃尔·塔伊加总统(Atangana Pierre Taiga)取消联邦制,改为单一制中央集权共和国。2168年实行民主化改革,首次举行总选举,根据全民公投改称富拉民主共和国。
【经济】富拉民主共和国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农业和畜牧业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工业有一定基础。因周边局势动荡,经济增长缓慢。
【资源】主要矿产有铝矾土、铁矿、金红石、铀矿。此外还有石油、天然气和锡石矿、黄金、钻石、钴、镍等以及大理石、石灰石、云母等非金属矿产。国内水力资源丰富,水力发电比例占总发电量58%。国内森林覆盖面积广阔,出产热带名贵木材。
【工业】工业水平居黑非洲前列。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饮料、卷烟、纺织、服装、造纸、建材、化工、炼铝、电力、石油开采与加工、木材开采与加工等。22世纪中期以来曾有一段时间经济发展较快,但工业发展仍面临电力等能源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加工制造业成本高昂等困难。
【农牧业】素有“中部非洲粮仓”之称。主要粮食作物有小米、高粱、玉米、稻谷、薯类、芭蕉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可可、葡萄、棉花、咖啡、香蕉、油棕等,系世界第五大香蕉生产国。
【对外交往】富拉政治和经济都主要依赖西非联邦和欧罗巴、美联、英联邦等国的支持和援助。富拉与加蓬共和国、乌班吉沙立联邦共和国关系较为紧张。

【国名】加蓬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abon)。
【人口】约453万(联合地球,2217年)。有30多个民族,主要有芳族、巴普努族、刚果族,拉利族、巴刚果族、维利族、俾格米族等。官方语言为新拉丁语、芳语。民族语言有刚果语、林加拉语、米耶内语和巴太凯语。居民70%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5%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利伯维尔(Libreville),人口约110万(2214年)。
【国家元首】让-克劳德·布莱斯·恩古埃隆德莱(Jean-Claude Blaise Ngouelelondele)。2217年击败执政党,第三次当选总统,任期三年。
【地理】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西北接西非联邦,东邻刚果人民共和国、自由开赛共和国,南接扎伊尔共和国,西邻西非联邦。
【历史】2037年5月左右,加蓬东部反政府组织“伟大阵线”在莫安达(Moanda)附近引爆数枚脏弹,造成的放射性污染蔓延至刚果河流域。2072年加蓬团结和劳动党政府逐渐从内战中胜出,开始对核污染区进行评估和治理,但收效甚微。2112年和富拉联邦共和国签订《解决边境冲突协定》(RBCA)。2124年,加蓬在联合地球、欧罗巴和西非联邦等国的帮助下开始实施放射性区域全面整治计划。
【经济】加蓬曾以石油和锰矿作为其经济支柱,但是受新能源替代和锰矿产区遭受严重核污染影响,经济几乎崩溃。
【资源】主要资源有石油、天然气、木材、锰矿、磷酸盐、黄金、铝矾土、锌、钻石等。东部矿区和林区受核污染影响,几乎无法开发。
【工业】工业水平曾有较高水平。由于战争破坏和核污染,现在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除炼油以及采掘业外,还有制烟业、制酒业、制糖业、饮料厂、面粉与咖啡加工厂等,但制造业普遍较薄弱。生产型企业基本是外国独资或控股,商品大量依赖于进口。
【农牧业】主要粮食作物为木薯、芋头、玉米等。渔业资源丰富。主要经济作物为可可、葡萄和咖啡。受核污染影响,大量耕地无法使用,可可难以作为商品出口。
【对外交往】加蓬政治和经济与西非联邦和欧罗巴、美联等国联系紧密。加蓬与富拉民主共和国、刚果人民共和国关系较为紧张。

【国名】刚果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ongo)。
【人口】约2114万(联合地球,2217年)。全国有120多个民族,主要有刚果族、阿赞德、孟格贝托族、阿卢尔族、俾格米族等。官方语言为法语、英语。官方承认的民族语言有林加拉语(Lingala)、斯瓦希里语(Swahili)、基孔果语(Kikongo)。居民60%信奉天主教;15%信奉基督教新教;5%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基桑加尼(Kisangani),人口约156万(2216年)。
【国家元首】克里斯潘·鲁贝鲁瓦·姆巴伊(Crispin Rubrewa Mbayi)。2214年正式就职为总统,任期七年。
【地理】位于非洲中部,赤道横贯中南部。西邻富拉民主共和国、加蓬共和国,东邻斯瓦西里联邦,南接自由开赛共和国、基伍自由邦。
【历史】2153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基)与刚果共和国(姆)合并,建立刚果人民共和国。2176年,刚果人民共和国将首都迁至基桑加尼和姆班达卡之间的博恩代(Boende)。2189年,刚果人民共和国再次爆发内战,临时政府迁往基桑加尼。
【经济】刚果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采矿业占经济主导地位,加工工业不发达,粮食不能自给。2189年爆发的内战和2196年以来的地区冲突,使国民经济雪上加霜,濒于崩溃。刚果盛行合作共产主义,与当地村社式传统经济模式相结合,发展了村社共产主义,但限于资金和技术短板,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全国蕴藏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其中铜、工业钻石、锌、锰、镍、铬储量颇为可观。铁、煤、黄金、银等储量也很丰富,还有白金、铅、磷酸盐、硅酸盐等。东部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等储量十分丰富。盛产乌木、红木、花梨木、黄漆木等20多种贵重木材。
【工业】矿业是刚果重要的经济支柱。2170年后,刚果经济持续困难,矿业生产全面滑坡。刚果爆发的内战对东部矿区和西部内河港口影响巨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农牧业】农业落后,全国使用耕地不足全国可耕地的15%。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稻米、木薯、豆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可可、咖啡、葡萄、棕榈、棉花、橡胶、烟草、茶叶等。
【对外交往】刚果人民共和国是非洲协作体重要联系国,并大量接受来自中国、兴都斯坦、缅甸、埃利斯塔托等国的国际援助。目前国内出现分裂情况,西部以姆班达卡为中心建立了受欧罗巴、美联、英联邦等国支持,反对现政府的割据政权。刚果人民共和国与自由开赛共和国、基伍自由邦存在边境冲突。

【国名】自由开赛共和国(The Free Kasai Republic)。
【人口】约2677万(联合地球,2217年)。全国有90多个民族,主要有卢巴族、卢卢阿族、彭德族、绍奎族、俾格米族等。官方语言为法语、卢巴语。通用刚果语、林加拉语。居民50%信奉天主教;25%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姆布吉马伊(Mbuji-Mayi)(法定),人口约340万(2215年);班顿杜(Bandundu)(实际),人口约168万(开赛国家统计局,2216年)。
【国家元首】玛吉·阿斯特丽·卡松戈(Maguy Astrid Kasongo,女)。2215年第三次当选为开赛总统。
【地理】位于非洲中部开赛河流域。西北接加蓬共和国,西邻扎伊尔共和国,北接刚果人民共和国,东邻基伍自由邦,东南接加丹加共和国,南接萨文比亚联盟国。
【历史】2023年,卢巴族反政府武装领导人卡维那·纳萨普(Kamwina Nsapu)在卡南加宣布建立开赛共和国。2056年,开赛共和国与加丹加联邦共和国和基伍自由邦互相承认主权,并组成军事联盟对抗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2076年,开赛与扎伊尔共和国签订《争取和平解决争端协定》,又称《基奎特条约》,双方停火并互相承认主权。2104年,与萨文比亚联盟国签订《全面解决分歧停止战争协定》(SEWA)。2163年,与加丹加共和国爆发边境冲突。2195年,开赛全国联盟领导人欧仁·耶雷·法尤卢(Eugene Yere Fayulu)在首都发动政变,原政府迁往班顿杜建立自由开赛共和国政权,开赛爆发内战。
【经济】开赛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工业曾有一定基础。采矿业占经济主导地位,粮食难以自给。2160年代以来的地区冲突和内战,使经济不断恶化,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开赛政府推行自由主义和私有制,商品依赖进口,国内企业多由英联邦、美联、欧罗巴等国投资。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全国蕴藏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其中铜、银、锡、钽、锗、钨、镉储量丰富,煤、铁和石棉的储量均很大。国内森林面积广阔,盛产各种热带贵重木材。
【工业】矿业是开赛重要的经济支柱。工业门类主要有金属和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石油化工、饮料和卷烟、纺织服装、造纸和印刷等。2180年代起,大量村社集体所有制和国有财产被私有化,基本受外国投资控制。
【农牧业】农业落后,需大量进口粮食。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稻米、木薯、豆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可可、咖啡、葡萄、橡胶、烟草、香料等。
【对外交往】自由开赛共和国政府与扎伊尔共和国以及萨文比亚联盟国关系良好,大量接受来自英联邦、美联等国的国际援助。目前占据法定首都姆布吉马伊的地方政权主要受加丹加共和国、斯瓦西里联邦、缅甸、墨萨克斯等国支持。自由开赛共和国与刚果人民共和国、加丹加共和国有领土争议问题。

【国名】基伍自由邦(The Free State of Kivu)。
【人口】约2053万(联合地球,2217年)。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斯瓦希里语,通用卢旺达语、林加拉语。居民61%信奉天主教;20%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或不信教。
【首都】金杜(Kindu),人口约113万(班雅旺达统计局,2215年)。
【国家元首】克劳迪娜·卡伊西蕾·加盖特(Claudine Kayisire Gatete,女)。2218年当选为基伍政府总理兼基伍劳动党第一政务书记。
【地理】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附近。西北接刚果人民共和国,西与西南与自由开赛共和国接壤,北接刚果人民共和国,东界斯瓦西里联邦,南接加丹加共和国,南接加丹加共和国。
【历史】2026年,巴特特拉族反政府武装领导人卡奔达·卢蒙巴(Kapenda Lumumba)在金杜公开发动针对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的叛乱。2042年,安东尼·卡比拉(Anthony Kabila)领导的刚果民主力量同盟在布卡武宣布成立基伍自由邦,并声称会在合适的时候加入联邦制的新刚果。2056年,基伍自由邦与开赛共和国和加丹加联邦共和国互相承认主权,并组成军事联盟对抗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2082年,基伍与刚果人民共和国互相承认主权并签订《全面和平合作重建协定》(PCCA)。2117年,境内卢旺达难民组建反政府武装,基伍爆发第一次内战。2131年,在非洲协作体的介入下基伍第一次内战结束。2165年,基伍与加丹加共和国爆发边境冲突。2183年,基伍劳动党发生分裂,基伍爆发第二次内战。2202年,基伍第二内战结束,加盖特领导的黄派获胜。
【经济】基伍是联合地球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22世纪80年代以来,基伍战争频仍,局势动荡。2202年基伍政府与各政治派别达成和平协议后,国际援助逐步恢复,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基伍劳动党政府实行村社共产主义模式,对部分地区的战后重建有一定作用。
【资源】矿藏主要有镍、泥炭、铈、钒、锡、金、铌、钽、绿柱石、高岭土、石灰石等。基伍湖天然气蕴藏量巨大。国内林区在22世纪破坏严重,目前逐步恢复中。
【工业】工业基础薄弱。除可可、咖啡、茶叶等农畜产品加工厂外,还有卷烟、饮料、火柴、造纸、肥皂、电池、水泥厂等。绝大部分工业品依赖进口。啤酒业是基伍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产业。基伍工业在2183年内战中遭受巨大损失。
【农牧业】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大米、豆类、薯类、芭蕉等。农产品90%自给自足。经济作物主要有可可、咖啡、茶叶、葡萄、棉花、除虫菊、金鸡纳等,大部分供出口。畜牧业原较发达,现逐年衰退。
【对外交往】基伍政治和经济都主要依赖非洲协作体、中国、兴都斯坦、缅甸、伊朗等国的支持和援助。基伍自由邦与加丹加共和国存在领土争议。

【国名】扎伊尔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ire)。
【人口】约3119万(世界银行,2217年)。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通用刚果语、林加拉语。全国有40多个民族,均属班图语系,主要有巴刚果人、拉利人、维利人等。居民40%信奉天主教;40%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或不信教。
【首都】金沙萨(Kinshasa),人口约2250万(扎伊尔国家统计局,2213年)。
【国家元首】雷蒙德·科利内·恩乔武(Raymond Collinet Ndjovu)。2213年第四次当选为扎伊尔共和国总统,任期四年。
【地理】位于非洲中西部热带扎伊尔河(刚果河)河口。东邻开赛,南界安哥拉,北连加蓬,西临大西洋。
【历史】2039年,驻守原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的富兰克林·金布塔·穆里勒司令(Franklin Kimbuta Mulele)宣布脱离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自立。2042年,穆里勒正式宣布新国家的国号为扎伊尔共和国。2076年,扎伊尔与开赛共和国签订《争取和平解决争端协定》,又称《基奎特条约》,双方停火并互相承认主权。2117年,扎伊尔与安哥拉共和国签订《全面和平民族和解协定》(PNRA)。2131年,实行民主化改革,并于次年改革为联邦共和国。2156年,首都金沙萨发生群众运动,发展为暴动,鲁梅亚·迪·阿佩内拉(Lumeya Di Apenela)总统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终止宪法。2176年,全国紧急状态结束,新宪法将国体再次改为单一制中央集权共和国。2193年,反对派扎伊尔社会民主阵线胜选,扎伊尔首次实现政权和平交替。
【经济】可可和木材出口为经济两大支柱。来自刚果河流域内的出口货物为扎伊尔航运业贡献了主要收入。工业有一定基础,是中部非洲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2193年社会民主阵线执政以来,大幅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市场经济,放松经济管制,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宏观经济状况逐步改善。
【资源】钾盐矿、磷酸盐矿、铁矿储量丰富。此外还有锡、钽、锗、铝、锌、铜等金属矿。国内水力资源丰富,在扎伊尔河流域修建有多座水电站。
【工业】工业在沿海和沿河地区有一定规模。除可可、咖啡、橡胶等农畜产品加工厂外,还有卷烟、饮料、火柴、造纸、肥皂、钢铁厂等。国内水力资源被大力开发,建设有多座水电站。绝大部分生产性企业由外国资本控制。
【农牧业】粮食作物主要有木薯、玉米、稻谷、土豆、花生、香蕉等,经济作物有可可、咖啡、甘蔗、油棕、烟草、橡胶等,畜产品有牛、羊、猪、鸡等。渔业包括海上、淡水捕鱼和养殖业。
【对外交往】扎伊尔得到了美联、英联邦、大哥伦比亚等国的支持和援助。扎伊尔与安哥拉存在领土主权争议。

【国名】安哥拉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Angola)。
【人口】约2617万(联合地球,2218年)。主要有奥温本杜、金本杜、赫雷罗、隆达等民族,还有一定比例的欧裔以及混血族裔。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新拉丁语,通用温本杜语、金本杜语。居民53%信奉天主教;12%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人口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罗安达(Luanda),人口约315万(安哥拉中央统计局,2218年)。
【国家元首】西尔维娅·梅洛(Silvia Melo,女)。2217年当选为安哥拉总统。
【地理】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扎伊尔,东接萨文比亚,东北与开赛接壤,南连英联邦,西濒大西洋,海岸线漫长。
【历史】2028年,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政府与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达成停火协议,安盟在东部内陆地区建立自治政权。2042年,安人运政府武装在北部地区与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爆发冲突,随后安盟加入战斗,安哥拉内战再次爆发。2054年,安人运与安盟签署《终止冲突民族和解协定》(SCNCR)。2085年,安哥拉与萨文比亚关系正常化,萨文比亚联盟国正式成立。2104年,萨文比亚与开赛签订《全面解决分歧停止战争协定》(SEWA)。2143年,安哥拉与萨文比亚在比耶地区爆发冲突,演变为热战。2154年,安哥拉与萨文比亚达成停火协定。2178年,安哥拉与萨文比亚再次爆发冲突。2194年,安哥拉与萨文比亚签署和平条约。
【经济】沿海地区有一定的工农业基础,是黑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但连年战乱使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毁坏,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2194年战争结束后,政府将工作重点转向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投资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发展项目;同时积极开展同其他国家的经贸互利合作,为国家重建吸引外资。
【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丰富。其他主要矿产有钻石、铁、磷酸盐、铜、锰、铀、铅、锡、锌、钨、黄金、石英、大理石和花岗岩等。水力、农牧渔业资源较丰富。
【工业】主要工业有炼油、冶金、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建筑、纺织、制鞋、造纸、食品和水产加工等等。22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药品、食品、塑料、电器、通讯设备及交通器材等行业发展较快,制鞋、服装、纺织和机械工业等萎缩。航运业较为发达。
【农牧业】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良好。安哥拉粮食不仅自给自足,还大量出口,被誉为“南部非洲粮仓”,其剑麻和咖啡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北部为经济作物产区,主要种植可可、咖啡、葡萄、剑麻、甘蔗、棉花、花生等。
【对外交往】安哥拉与欧罗巴、美联、魁北克、中美洲联邦、巴西、大哥伦比亚等国联系密切,与受英联邦等国支持的萨文比亚长期敌对。

【国名】萨文比亚联盟国(The Union Nation of Savimbia)。
【人口】约1933万(2218年)。主要有辛东戈、刚埃拉、绍奎等民族,还有一定比例的欧裔以及混血族裔。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英语,通用奔巴语。居民80%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其余人口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卢埃纳(Luena),人口约156万(2217年)。
【国家元首】马科斯·曼盖拉(Marcos Mangeira)。2215年当选为萨文比亚国家总理。
【地理】非洲中南部内陆国家,东接加丹加、赞比亚,南接英联邦,西邻安哥拉,北靠开赛。
【历史】2028年,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政府与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达成停火协议,安盟在东部内陆地区建立自治政权。2042年,安人运政府武装在北部地区与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爆发冲突,随后安盟加入战斗,安哥拉内战再次爆发。2054年,安人运与安盟签署《终止冲突民族和解协定》(SCNCR)。2062年,安盟为纪念其前领导人若纳斯·马列罗·萨文比(Jonas Malheiro Savimbi)逝世60周年,安盟将其控制区命名为萨文比亚(Savimbia)。2073年,萨文比亚与加丹加签署和平条约。2085年,安哥拉与萨文比亚关系正常化。2120年,萨文比亚与加丹加爆发边境冲突。2131年,萨文比亚与加丹加实现停火。2143年,安哥拉与萨文比亚在比耶地区爆发冲突,演变为热战。2154年,安哥拉与萨文比亚达成停火协定。2178年,安哥拉与萨文比亚再次爆发冲突。2194年,萨文比亚与安哥拉签署和平条约。
【经济】属最不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工农业基础,但连年战乱和国内冲突使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进入23世纪以来经济有所恢复,但由于和安哥拉关系恶劣,缺乏出海口,经济发展面临问题。
【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藏有:钻石、铀、铜、铅、锌、金等。
【工业】制造业不发达,80%的市场由英联邦控制。主要行业有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革加工、木材加工和建材化工等。矿业是传统支柱产业,90%的矿产品出口,主要生产氧化铀、钻石、黄金等。
【农牧业】种植业较落后。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米等。农作物产出率低且不稳定,粮食不能自给,目前70% 的粮食依靠进口,主要来自英联邦。畜牧业较发达,以养牛、羊为主,大部分出口英联邦。
【对外交往】萨文比亚和英联邦、开赛、赞比亚等国往来较多,与安哥拉、加丹加长期敌对。

【国名】加丹加共和国(The State of Katanga)。
【人口】约2851万(2218年)。全国有70多个民族,主要有卢巴、绍奎、奔巴、基赞加等民族,官方语言为法语、英语、斯瓦西里语,通用奔巴语、卢巴语。居民70%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其余人口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卢本巴希(Lubumbashi),人口约343万(2217年)。
【国家元首】奇塔卢·马韦雷(Chitalu Mawere)。2213年成为加丹加总统。
【地理】非洲中南部内陆国家,东接尼亚萨兰、隔坦噶尼喀湖与斯瓦西里联邦相望,南接赞比亚,西北邻开赛,西界萨文比亚。
【历史】2025年,冲伯运动(Tshombe Faction)领导人亨利·坦特(Henri Thant)宣布加丹加从刚果民主共和国独立,随后与政府军爆发冲突。2036年,加丹加与赞比亚爆发边境冲突,加丹加占领赞比亚大量领土。2041年,加丹加通过第一部宪法正式宣布成立联邦制共和国。2056年,加丹加联邦共和国与开赛共和国和基伍自由邦互相承认主权,并组成军事联盟对抗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2062年,开赛取消联邦制,改为单一制中央集权共和国。2073年,萨文比亚与加丹加签署和平条约。2089年,加丹加与尼亚萨兰发生边境冲突。2103年,加丹加与尼亚萨兰停火。2120年,萨文比亚与加丹加爆发边境冲突。2131年,加丹加与萨文比亚实现停火。2154年,加丹加与尼亚萨兰爆发边境冲突,次年赞比亚加入尼亚萨兰一方。2159年,在非洲协作体、英联邦和中国的介入下加丹加与尼亚萨兰和赞比亚停火。2163年,加丹加与开赛爆发边境冲突。2195年,加丹加支持的开赛全国联盟领导人欧仁·耶雷·法尤卢(Eugene Yere Fayulu)在首都发动政变,开赛爆发内战。
【经济】为联合地球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平年粮食勉强自给。工业生产技术低下,日常消费品需进口。实行国有化和计划经济,以建设合作村社为中心,开展社会主义运动,对城市和农村经济有一定改善,但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资金和人才匮乏等长期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
【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数个绿岩带,地层大多属太古代岩石,主要矿产为:天然钻石,金矿,煤,石油,天然气,铁,磷酸盐,钕镨稀土金属矿,氦气。除金矿外,其它矿藏尚待充分开发。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1%,出产安哥拉紫檀、乌木、桃花心木、栲树等。水力资源丰富,发电潜力巨大。
【工业】矿业采掘及加工占据主导地位,制造业以农产品加工和进口替代型轻工业为主,包括纺织、食品加工、皮革、制鞋、轧钢、铝材加工、水泥、造纸、轮胎、化肥、炼油、汽车装配和农具制造,其他主要工业有碾米厂、糖厂、石灰厂、自来水厂、发电厂和印刷厂等。
【农牧业】以种植业、林业、牧业为主,是主要经济支柱。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稻米、高粱、小米、木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可可、咖啡、葡萄、棉花、剑麻、腰果、丁香、茶叶、烟叶、除虫菊等。
【对外交往】加丹加和非洲协作体有紧密联系,受中国、兴都斯坦、缅甸等国援助较多。加丹加与尼亚萨兰、赞比亚、萨文比亚、自由开赛较为敌对。

【国名】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
【人口】约1960万(2218年)大多属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民族,奔巴族为最大部族,约占全国人口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卢巴语、奔巴语、斯瓦西里语等民族语言。80%的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首都】卢萨卡(Lusaka),人口321万(2217年)。
【国家元首】穆托特维·卡翁达(Mutotwe Kaunda)。2216年成为赞比亚总统。
【地理】非洲中南部内陆国家,东接尼亚萨兰,南接英联邦,西邻萨文比亚,北靠加丹加。
【历史】2036年,赞比亚与加丹加爆发边境冲突,加丹加占领赞比亚大量领土。2055年,尼亚萨兰与赞比亚和加丹加发生边境冲突,赞比亚领土再次缩小。2079年,在英联邦介入下赞比亚和尼亚萨兰、加丹加停火。2124年,赞比亚加入萨文比亚与加丹加的冲突。2130年,赞比亚与加丹加停火。2154年,加丹加与尼亚萨兰爆发边境冲突,次年赞比亚加入尼亚萨兰一方。2159年,在非洲协作体、英联邦和中国的介入下赞比亚与加丹加停火。2187年,赞比亚与尼亚萨兰、莫桑比克组成穆坦帕联盟(Commonwealth of Mutapa)。2196年莫桑比克宣布脱离穆坦帕联盟,随即爆发战争。2204年,穆坦帕联盟正式解体。
【经济】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矿业和服务业,其中以铜开采和冶炼为主体的矿业占重要地位。2150年代以来经济曾发展较快,2196年战争爆发后国内经济受到一定影响,大量出口为主的企业纷纷倒闭或被外国资本低价收买。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以铜为主。铜蕴藏量巨大,素有“铜矿之国”之称。钴是铜的伴生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有铅、镉、硒、镍、铁、金、银、锌、锡、铀、绿宝石、水晶、钒、石墨、云母等矿物。全国森林覆盖率为48%。
【工业】采矿业较发达,是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之一。其主体是铜矿和钴矿的开采和冶炼。制造业较落后。国内采矿业和大多数生产性企业受英联邦控制。
【农业】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烟草、葡萄、可可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给。
【对外交往】赞比亚和英联邦、尼亚萨兰等国联系紧密,对加丹加有领土声索。

【国名】尼亚萨兰联邦(The Federation of Nyasaland)。
【人口】约2004万(2216年)。绝大多数为班图语系黑人。主要民族为马拉维族、尼昂加族、契瓦族和尧族,另有数万人的欧洲白人居民。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奇契瓦语、马拉维语。约8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6%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麦金泰尔(Mcintyre),人口约128万(2115年)。
【国家元首】詹姆斯·安东尼·布里奇斯(James Anthony Bridges)。2217年成为尼亚萨兰总统,总理为罗素·卡尔(Russell Carr)。
【地理】非洲中南部内陆国家,东接莫桑比克,南接英联邦,西邻赞比亚、加丹加,东北与斯瓦西里联邦接壤。
【历史】2047年,原英国特种空勤团(Special Air Service,SAS)少校巴瑞·麦金泰尔(Barry Mcintyre)率领200名原英国退伍军人和500名雇佣兵,联系马拉维国内反对派势力发动政变,重建尼亚萨兰保护国(The Protectorate of Nyasaland)。2055年,尼亚萨兰与赞比亚和加丹加发生边境冲突,尼亚萨兰面积扩大三倍。2069年,麦金泰尔去世,尼亚萨兰首都利隆圭(Lilongwe)改名为麦金泰尔(Mcintyre)。2079年,在英联邦介入下赞比亚和尼亚萨兰、加丹加停火。2083年,尼亚萨兰试图加入英联邦未果,随后改称尼亚萨兰共和国,实行民主化改革。2108年,尼亚萨兰与莫桑比克发生冲突。2112年,在英联邦、非洲协作体、中国的介入下尼亚萨兰与莫桑比克停火。2154年,加丹加与尼亚萨兰爆发边境冲突,次年赞比亚加入尼亚萨兰一方。2149年,在非洲协作体、英联邦和中国的介入下赞比亚与加丹加停火。2187年,赞比亚与尼亚萨兰、莫桑比克组成穆坦帕联盟(Commonwealth of Mutapa)。2196年莫桑比克宣布脱离穆坦帕联盟,随即爆发战争。2204年,穆坦帕联盟正式解体。2208年,尼亚萨兰宣布改组为联邦制国家。
【经济】尼亚萨兰为农业国,仅在首都及白人聚居区有一定规模轻工业,经济十分落后,是联合地球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援。主要种植烟草、棉花、葡萄、玉米等,是非洲主要烟草生产国之一,烟草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比例极高。其白肋烟(Burley)质量上乘,在世界烟草界享有盛誉。
【资源】矿藏有铜、钴、煤、铝矾土、石棉、石墨、磷灰石、铀、铁矿等。森林覆盖率55%。水力资源丰富。
【工业】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业以及日用品工业,包括烟草、茶叶、蔗糖、酿酒、棉纺、菜油、建材和食品加工等。
【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全国38%的土地为可耕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小米、豆类、水稻、木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烟草、可可、茶叶、甘蔗等,是非洲最大烟草生产国之一。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猪、鸡为主。马拉维湖和希雷河上游为主要产鱼区。
【对外交往】尼亚萨兰与英联邦关系紧密,与莫桑比克、加丹加关系不睦。尼亚萨兰长期存在种族隔离等歧视情况,在21世纪曾爆发过严重饥荒,22世纪以来有所好转。

【国名】莫桑比克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
【人口】约1998万(2218年)。主要民族有马库阿-洛姆埃族、斯瓦西里族、马拉维族、马孔德族和尧族等。官方语言为斯瓦西里语 ,通用英语、葡萄牙语和各民族语言。3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0%信仰基督教新教,15%信奉伊斯兰教,其他多信仰原始宗教。
【首都】楠普拉(Nampula),人口约108万(2117年)。
【国家元首】雅伊梅·马沙蒂内(Jaime Machatine)。2215年成为莫桑比克总统。
【地理】位于非洲东南部。南邻英联邦,西界尼亚萨兰,北接斯瓦西里联邦,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
【历史】2072年,原莫桑比克共和国南部地区加入英联邦,北部地区仍称莫桑比克。2108年,尼亚萨兰与莫桑比克发生冲突。2112年,在英联邦、非洲协作体、中国的介入下尼亚萨兰与莫桑比克停火。2154年,加丹加与尼亚萨兰爆发边境冲突,次年赞比亚加入尼亚萨兰一方。2149年,在非洲协作体、英联邦和中国的介入下赞比亚与加丹加停火。2187年,赞比亚与尼亚萨兰、莫桑比克组成穆坦帕联盟(Commonwealth of Mutapa)。2196年莫桑比克宣布脱离穆坦帕联盟,随即爆发战争。2204年,穆坦帕联盟正式解体。2208年,尼亚萨兰宣布改组为联邦制国家。
【经济】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三大支柱产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工业在东南非洲地区相对发达,门类较齐全,日用品基本自给。
【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物储藏有:石油、天然气、黄金、钻石、铝矾土、锰矿、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和高岭土等。水力资源丰富,在国内河流上有多座水电站。
【工业】较大的企业有炼油、轮胎、水泥、轧钢、发电、汽车装配等厂。主要产业为采矿、木材、食品加工、水泥、冶金等。制造业主要有木材和可可加工、纺织、水泥、食品、服装、皮制品、酿酒和碾米等。
【农业】可可、葡萄、腰果、棉花、糖、剑麻是传统出口农产品。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大豆、木薯等。渔业较为发达,捕获量巨大。
【对外交往】莫桑比克与斯瓦西里联邦、马达加斯加、英联邦、中国、伊朗、兴都斯坦等国较为友好。22世纪90年代以来与邻国尼亚萨兰存在冲突,

更新:可以酿葡萄酒了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