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城市=摩加迪沙
|政治中心=亚的斯亚贝巴
|经济中心=吉布提、摩加迪沙、亚的斯亚贝巴
|创建年份=2036年
|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阿拉伯语、英语
|官方文字=阿姆哈拉语(用吉兹字母和拉丁字母)、阿拉伯文、英文
|公民称谓=邦特人(Bunte)
|政治制度=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国
|法律体系=大陆法系
|国家元首=总统
|政府首脑=总理
|立法机关=国民代表大会
|司法机关=联盟最高法院
|主要政党=团结协作党、民主与统一党、人民民主革命阵线、东非共同体左翼联盟
|现役军人数=约100万人
|人口数=约3亿500万(2210年)
|主要种族=约67个民族
|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基尼系数=0.721
|人类发展指数=0.603
|货币单位=东非比尔(GAB)
|道路通行方向=靠右
|殖民地数=0
}}
在历史上埃塞俄比亚长期以来都对周边地区有着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长期保持着对厄立特里亚、吉布提和索马里局势的关注。21世纪初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使埃塞俄比亚得以有机会以非洲联盟的名义介入索马里内战,并很快控制了摩加迪沙等重要城镇,建立了控制索马里南部地区的亲埃塞俄比亚政府。随后埃塞俄比亚又趁美国人民军发动“新英格兰攻势”,欧洲爆发东欧战争,中国忙于干涉第四次印巴战争和缅甸内战之际,和中国与英国达成交易,默许了埃塞俄比亚出兵控制索马里北部、吉布提和厄立特里亚地区,以解决亚丁湾海盗问题,同时埃塞俄比亚还向两国允诺将租借吉布提等沿海地区的土地为两国设立海外军事基地。
得到国际社会放纵与默许的埃塞俄比亚很快控制了整个非洲之角地区,尽管有来自埃及和阿拉伯半岛国家的抗议声音,但是这些陷于国内政治危机的国家并不能在这一问题上作出实质性的干预举动,只得任由埃塞俄比亚为所欲为。埃塞俄比亚控制非洲之角地区以后便在其主导下组建了所谓非洲之角联盟(League of the Horn of Africa)的联邦政府,由亚的斯亚贝巴直接发号施令。埃塞俄比亚对周边国家公然的兼并行为遭到了非洲联盟其他国家的抗议,许多代表甚至讨论要开除埃国的非洲联盟会员国身份,然而这一投票最终也没有举行,几乎崩溃的非洲各国政府很快便停止了向亚的斯亚贝巴派出使者,非洲联盟则在南非加入英国的共主邦联后事实上停止了运作。
被埃塞俄比亚占领的各海岸地区民众对于亚的斯亚贝巴的政权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实感,但在联盟的官员伸入基层试图组织税收和建设时却遭到了各个部落领袖的强烈抵制,而国内本土也出现了因为政府维持占领区消耗的巨大支出而爆发的抗议活动。民众对军事支出不满又因为当年的极端气候引发的旱灾造成的粮食短缺进一步扩大,埃塞俄比亚国内反对党则趁机煽动在首都等主要城市煽动暴动,试图迫使政府提前进行总统和议会选举,以夺取政权。然而执政的人民民主革命阵线政府却拒绝了反对派的要求,并派出武装警察试图驱散各个城市的抗议人群。忠于政府的武装警察在和反对派进行了漫长对峙后,在反对派的挑衅下爆发了冲突,并发生了严重的流血事件,即为亚的斯亚贝巴的“10.29事件”。反对派则以此为借口发动对于政府不满的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并和东部沿海的部落武装以及其他反政府势力合流,向当局发动了内战。非洲之角联盟的内战从一开始就是亚的斯亚贝巴政府占据绝对优势,由埃人阵直接领导的埃国国防军对反对派进行了严酷镇压,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人口迁移以分散反对派势力,而中国和英国均对联盟当局采取的措施表示理解和支持。尽管这场内战中双方采取的众多手段通常被认为是绝对不人道甚至反人类的,但是相比非洲其他地区爆发的更为恶劣的冲突,非洲之角联盟的情况反而可以接受的多。
非洲之角联盟的内战最终以亚的斯亚贝巴当局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然而战争结束后埃人阵领导人却表示将放弃对军队的指挥权,转化为一个纯粹的政党,并在2年过渡期满以后进行新政府的选举。埃人阵在战后的宽宏大量令埃国内各势力均感到十分意外,纷纷表示支持这一决定,并着手组建政党参加竞选活动。2年期满之后,埃人阵政府如约举行了选举,并从中国邀请了一支AI团队用于竞选计票,成为非洲乃至于全球首个在政治活动中使用强人工智能直接参与的国家。选举结果不出所料,埃人阵以极高票数当选为执政党继续执政,而埃人阵则宣布“去掉政党名称的埃塞俄比亚前缀,成为全非洲之角联盟的人民民主阵线”。
政治&外交:
非洲之角联盟名义上实行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国制度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州,国民代表大会设有联邦院和人民院,总统和总理的竞选组合由民众一同普选产生,在得到国民代表大会两院的同意后组建内阁。然而实际上中央政府的权力很大,州政府仅拥有国民代表大会规定下的地方立法权,行政和立法也都受到中央政府的强大影响,除吉布提和摩加迪沙以外的部分实际上实行的制度类似于单一制。由于亚的斯亚贝巴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对于少数民族的压制,导致部分厄立特里亚地区的提格利尼亚人和提格雷人等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民族一直活跃有所谓“厄立特里亚行省运动”,主张加入伊盟。
非洲之角联盟是非洲协作体的一部分,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受到中国、英国、欧罗巴和斯拉夫的影响较多,在吉布提、索科特拉岛和摩加迪沙等地有中国等国建设的海外军事基地。非角盟与协作体另一成员斯瓦西里联邦则保持着不温不火的关系,尽管经常共同作出关于一体化的宣言,但几乎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或进展,甚至在民间关系上还有些互相厌恶。非洲之角联盟和伊盟的关系较为紧张,非角盟实际控制的索科特拉岛与伊盟有着领土争议,目前试图在西部内陆地区扩张影响力,与伊盟争夺势力范围。
经济&社会:
非洲之角联盟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较为发达的经济部门基本受中国和英国资本控制。主要产业以二三产业为主,农业产值也占有相当比例,然而由于国内生态环境脆弱,可耕地较少的缘故,粮食短缺的情况也时而出现,因此与周边国家关于农产品贸易签署有一系列协议。非角盟地区是咖啡的原产地,至今咖啡仍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目前全球最大咖啡出口国,在西部内陆和东南部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也有部分可可种植。国内的主要工业部门集中于轻工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以及一部分较为原始的水泥、玻璃和钢铁企业,能源则从伊盟建设的输电项目中进口,在摩加迪沙等港口有由中国或斯拉夫建设和维护的聚变核电站。非角盟的航空业和航运业相对较为发达,大量经过红海的船只在此补给,位于摩加迪沙和亚的斯亚贝巴的两个国际机场是附近地区最为繁忙的交通枢纽。由于摩加迪沙港口临近太空电梯,经济受其带动较为发达,是阿拉伯海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
非洲之角联盟的贫富差距处于全世界最高之列,自主张非洲协作体进一步一体化的团结协作党长期执政以来,外国资本持续涌入,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然而政府对此却鲜有关注,在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地区的干旱地带,仍有大量非城市化人口过着相对与世隔绝的状态,同时全国大多数的乡村地区的卫生事业也相对较为落后,城市的状况则相对较好。目前非角盟的绝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来自于中国政府援助建设,国内的政治生活也被外国资本深度介入,基本上没有完全本土性的有全国影响力的政党。非角盟国内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劳动力大多选择前往海外就业,该国也是向内太阳系开发地区输出劳动力的主要南方国家之一。
文化&教育:
非洲之角联盟的主流文化以科普特正教派的基督教文化和东非伊斯兰教文化为主,在海岸地带阿拉伯文、英文和以法文为代表的欧洲语言使用较为广泛。同时非角盟国内有着规模不小的犹太人群体,即所谓“贝塔犹太人”,这部分群体和以色列关系微妙,且内部存在严重分化,因此也不能一概而论。另外非角盟的北部地区也居住有一定规模的源自今伊盟境内埃及行省的科普特基督徒,这一由亚的斯亚贝巴当局实行的安置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厄立特里亚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但经常造成当地民众的冲突和敌对。
非洲之角联盟的教育乏善可陈,大致处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各项指标上都长期处于联合地球教科文组织排名体系的中位数,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相对不足,但22世纪中期以后已经基本消除文盲,目前非角盟公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非角盟采用青年能力评定标准作为主要考核项目,然而只在部分中心城市设有具备资质的考核场地。非角盟的基础教育基本全由地方政府组织,同时有大量私立学校,总体而言良莠不齐。高等教育发展缓慢,层次较低,大量希望接受良好教育的青年只有出国留学一途,然而学成以后尽管回国待遇较高,仍有较高比例的移民人数。
军事&殖民:
非洲之角联盟国防军(League of the Horn of Africa National Defense Army)是该国的正规军事力量,由陆军、空军、海军和天军四个部分组成,总数约有100万人,名义上都属于非洲协作体的和平与安全理事会指挥,是非洲维和部队的组成部分,然而实际上仍由非角盟总统直接指挥,主要的安全压力来自于北侧的伊盟,和其有部分领土争端,同时在西部国境上部署有大量的巡逻部队,时常会深入内陆展开各种军事活动。天军由中国和英联邦协助组建,规模极小,只有几艘运输船、武装商船和交通艇。非角盟近年来在索科特拉岛争议地区和伊盟时常爆发小规模冲突,同时也是朱巴及其临近地区的实际控制者。
非洲之角联盟没有殖民地或者太空城,但是大量的劳工在火星、月球工业区、小行星带和边缘港活动,其所建立的社区也是主要的非洲人种聚居区,在某些太空城和殖民地受到官方的歧视对待,并被限制活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