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生物圈人工管理体系相关

目录页
1.生态圈管理维护系统历史与发展
2.生物圈人工防卫机制
3.生物圈稳定网络
4.免疫系统本地化
5.时效性环境P5化[待创作]
6.代理免疫系统[待创作]

留档待编辑

1.生态圈管理维护系统历史与发展
生态圈管理维护系统设计学属于生物设计学下的生态圈设计学的下分学科领域,涉及生物设计学,太空建筑学,纳米工程学等学科下属的绝大部分学科领域,是高度复合的学科种类。其最早作为独立学科登记于后第二阿西洛马时代,但对相关领域成体系的研究早在21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

前一超战时期
自2030年起,数十年的动乱为预防医学与免疫学的进步提供了迫切的理由。在战争,流亡与分离中,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反复面临超级细菌与生化武器的袭击,现代医药学一度无药可用到达瓶颈,最终催生了“P(Protect)5”生化防护等级,在密闭或半开放空间中制造高度无菌环境,设置物理性化学危害中和/抑菌手段的技术达到成熟,并成功帮助医疗工作撑到了靶向治疗的突破与个性化治疗的普及化,破解治疗手段大量失效的困境。P5技术的成熟也引导部分团体开始探索人类如何完全脱离地球环境,或者说,生态系统而仅靠机械性手段(直接施打营养,绝对无菌,清除大部分伴生微生物)长期生存,由此产生的理论是最早的生态圈设计理论,也是最早止步的理论。

节点一:一超战
为生物学,医学,或者说生物设计学带来变革的并非翡翠流出的技术,而是翡翠在其他领域翻天覆地许久才回过神,间接给了人所持有的生物性本质一记重拳。翡翠没有带来共通于各种生命形态之间的范式,正相反,他们逼迫人类去寻求生命形态的更多可能。
第一次超企战争期间,双方都将大量资源投入技术前沿的推进。超企联合体在其位于月球轨道与地下的部分基地中首次应用了纯机械性手段构成的人类维生系统,期以无效化对方所执行的大量生化袭击,其中位于地表战场的部分地下基地以相对低许多的成本实现了对NBC的高效防御,但随着战况恶化,超企联合体节节败退,试图退入月球轨道的巨型太空站,期望通过距离来换取时间。预期的生存时间大约在10年左右,但纯机械性手段维生系统的极低容错率很快屠杀了整座太空站。
以此为节点,生物圈稳定网络与生物圈人工防卫机制的概念开始分离。纯机械性手段维生系统所使用的环境P5化技术被单独分离,对足以维持生存延续的简易生态圈研究则步入正轨。

一超战后,迦南大论战前
生物圈稳定网络与生物圈人工防卫机制的概念进一步分离。
该阶段主要有两大代表性事件。
其一,中国天梯“天宫”的建成标志着太空开发新世代的来临,而其末端空间站以环境P5化为主,结合取得了一定发展的生化水平监视技术,首次建立了灭活压制式与靶向歼灭式结合的生物圈人工防卫机制,确定生物圈人工防卫机制为独立的概念,并提出灭活压制式与靶向歼灭式两种发展方向。
其二,月球与火星的开发中,绝大部分的人类生存环境都包含检验生物圈人工防卫机制技术的要素在内,为人工防卫机制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经验与改进积累,但也使得相关技术由于生化水平监视与生物设计水平的限制,很快到达了瓶颈。相对的,生物圈稳定网络的朴素形态借助火星的温室化工程逐渐成型,第一代生态圈设计的理论得到实践,虽然只是极度简单的食物链与富集链设计,但是整套监控-反馈-调整-监控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这一时期的生态圈管理维护系统主要侧重于技术细节的优化,以及各种方向的理论的野蛮生长。负反馈式的监控流程在最高监视精度仍停留在微米的技术环境严重阻碍了系统性技术构建的突破,然而同安立柯文明的首次会面也是人类首次接触异于地球的生态系统,虽然没有立刻转化为理论成果,但却对生物进化树与生态系统发展的溯源工作提供了不小的启发。

节点二:迦南大论战
迦南大论战是长达十年,覆盖几乎全部科学哲学领域,知识高度共有的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学术推进与技术转化运动。依靠强制性的学术资料免费公开,划时代的沟通平台与根本要不到回报的计算力借出,在以色列殖民迦南小行星的开始数十年间积累了终于足以让人类于更深空生存下来的技术储备。
首先取得突破的是对现今生态系统与进化树的溯源工作,为从头建立生态圈提功了理论支持。生态圈稳定网络的基础理论于迦南大论战初期就已经基本完成,随后获取了大量失败小型生态圈的经验积累,和位于迦南以及数个体积相对较大的小行星上百次的反复测试。除了放弃反馈思路,采取前馈控制与蓝图式生态圈预测系统以外,最早建立于迦南的生态圈稳定网络很难说与纯机械性的维生系统有什么区别,在完善至2219年的迦南系统前,其迭代次数通常被认为应当以十万为单位进行计算。
在实际技术层面,主要的精力被投入了人体改造与遗传优化领域,期以通过强化自身来达到与生态圈人工防卫机制相似的结果,提高对生化失控与生化袭击的应对能力。虽然人工防卫机制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稳定网络的理论后来居上,人工防卫机制被划入稳定网络理论中,并没有取得足以媲美生态圈稳定网络的发展。
迦南大论战的许多成果在以色列第一次重返地月系期间开始流入,但至今仍有许多具备宝贵价值的模型与理论沉睡在重新封闭的数据库中。

迦南大论战后,第二阿西洛马会议前
如果说迦南大论战打下了理论基础,同其地月系国家对翡翠物理及工程技术的消化则提供了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渠道。受盖亚计划与太空发展的需求,退火计算在生理活动领域的模拟将对于生化水平的极大量同步监视推入纳米以下,并摸清了绝大部分的细胞内分子活动与伴生微生物活动。生化水平监视结合相对粗糙的靶向打击,癌症一度退出人们的视野。
相对的则是纳米人造物与人工蛋白质构建的发展。在生态圈管理维护系统中,生态圈人工防卫机制受其惠泽最多,便于编辑的工厂母机-执行子机与可切换式免疫原性-反应原性将靶向歼灭式人工防卫机制在宏观层面的威力提升到几乎能与灭活压制式比肩,而在特异性方面的发展则最终催生了状态还原式与状态刷新式人工防卫机制的诞生,当然其中也有人造生命形态肆虐,急需能够有效针对完全未知生化威胁的系统诞生的缘故在。
理论如野草疯长,技术如野火燎原,生物设计学的发展隐隐呈现出脱离人类控制的趋势,生态圈管理维护系统则只是其中火光冲天的一隅。

节点三:第二阿西洛马会议/第二阿西洛马危机
(会议过程在写了)
总结会议的冲突,即是人类有无将手伸向太空更深处的能力,人类有无保障技术的进步不会一闷棍反手打死自己的能力,人类有无继续强行保存自身生物性的需要。
会议通过实践,证明了学术界对安立柯生态系统溯源反推,以及古生物进化树溯源反推/模拟重建工作的成功,将生物设计学上升到新的阶段。
迄今为止,学术界仍无法仅靠现代进化树下的生命形态,以及建立在现代进化树上的生物设计学原理,制造出能够应对散播于会场内毒株的药物。
第二阿西洛马会议同样通过了大量与生物设计学相关的条例,但对于实际的研发工作并没有多少限制能力。

后第二阿西洛马时代
制毒者没有压倒解毒者,解毒者也没有压倒制毒者。
对不同进化树的溯源反推/模拟重建工作还需要数十年才会到达理论瓶颈,因此生态圈稳定网络与生态圈人工防卫机制都有数十年的技术储备可以消化。

登录后回复